在市区,在郊区,球场的地理位置很重要吗

来源:玖体育直播

作为东八区的球迷,如果心里只有一支坐落在本初子午线的主队,那距离似乎不是问题。“网络一线牵,珍惜这份缘”就可以了。但如果主队可供线下奔现,那就必须得考虑一下如何把这段心理距离和地理距离重合到一起了。也许为了热爱,倒四段地铁或者开一个小时车都不是问题。但万一你还想拉上你的朋友、甚至女朋友一起,她们会不会一边表面和平,一边深夜默默打开app和她们的互联网家人们抱怨“谁懂啊”呢?


思考奔现前,一个更上游的问题是,“主队的球场为什么会在那个地方”。但这可能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它涉及到球队的历史、球迷的社区构成、管理者的商业考虑乃至主管部门的城市规划。大多时候不由我们决定,且全球共此凉热概莫能外。甚至还有更简单的原因——如果你问一个三代前搬到伦敦市中心的球迷为什么要每周末坐一个半小时大巴去10公里外的郊区看球,他可能会回答,因为我爷爷的爷爷的……的n次方是球队的球迷,“got no choice,mate”(生而被围巾套头,我很抱歉)。


历史决定坐标,热忱追随坐标

百年前,一支球队就是一群工人、农民、学生或者商人组织起来的球队,他们生活在哪里,球场就在哪里……的附近。虽然沧海桑田,如今的球场里,不要说阶级,种族可能都更加多元,但那些由身份衍生并超越身份的标志和历史浮线已经成为球队的一部分。一个黑人球迷也会在热刺的主场高喊“Yid Army”的口号来抨击反犹主义,一个孑然一身的老人也会在安菲尔德唱出“你永远不会独行”。

如果还要追问,可以试试穿越到百年前,你问穿着如马里奥正职采蘑菇、副业踢球的爷爷的N次方,“咱们的主队怎么在六环”,他可能会蹦起来拍着你的脑袋答曰,“瓜娃子,咱家就住六环”。但球场在郊区又如何?它仍然可以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正如一句歌词所说,“你在收音机里听到我了吗,在郊区你那破损的音响里,我无法改变我的血液就像我仿佛从未离开郊区。”

国内的球迷也可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俱乐部的所有权几经易手,场地、名称乃至城市可能都会随之变动。而比较现代化的球场往往诞生于当下的这个世纪。我们可能都叫不出球场的全名,“什么什么奥体中心来着”。这个时候住在老城区的球迷可能会路过阴阳一句,“奥体?听上去就不太市中心的样子。”



大亨撬动球场,支点仍是球迷

回到当下,如今的球场可能不仅仅是球场,尤其对于更现代化的球场来说。它们的娱乐功能花样繁多。球队博物馆和售卖中心暂且不提。举办演唱会可能也已经是家常便饭,甚至还可能让比赛改期。如果球场有两套草皮,还可以请NFL球队打海外赛;低楼层还可以跑卡丁车;球场上空还能玩蹦极、完成《刺客信条》里的“信仰之跃”。

据英媒报道,伯明翰这支刚刚从英甲升冠球队的要盖一座可容纳6.2万人的新球场。球队不仅要剑指英超,而且瞄准了现(yu)代(le)化的设计风潮。这其中的一大决定性因素就在于地理位置,相比在伯明翰近郊的维拉公园球场,伯明翰俱乐部正处在市中心。


大亨们在算一笔生意账,用地理和经济的杠杆把更多财富撬向自己。但最终决定老板们究竟造了一座欧冠决赛现场还是钢结构杂草培育园的人,还是球迷。平地起高楼当然很壮观,也会有观众。但就像一支球队要学会去赢,球迷也需要时间才能去爱、并真正把主队的名号冠予球队。2000-2010年代当然会有球迷支持过那支先后被俄罗斯、阿联酋、沙特资本注资、夺得07/08赛季足总杯的朴次茅斯,2012-2013赛季也会有球迷被卡塔尔资本支持的马拉加打进欧冠八强惊艳。而成绩会一场场为这段感情打分,球迷的爱一旦被屡屡辜负,支点便会崩塌。球迷的最后一次到场仿佛就是昨天的事情。


五环到六环不是问题,没有地铁才是问题

在交通如此便利的现在,直线地理距离或许并不能说明什么。两个在同一条地铁线两端、约会软件按距离都搜不到的男女都可以在每个周末在中点碰头约饭。距离不是问题,交通和时间才是问题。和主场奔现也是如此。


以伦敦的三家Big6球队为例,以我们熟知的城市环线类比,如果斯坦福桥的位置在内环,那酋长球场则在外环,而托特纳姆热刺球场可能就得算伦敦环城高速了。出了伦敦偏北的国王十字车站,20分钟的地铁加短距离步行就可以到阿森纳的主场;去看切尔西也同理,只不过是从市中心的维多利亚车站出发。虽然热刺的主场偏远到需要从市中心倒一趟公交或者地铁换地上铁,且全程不止一个小时,但NFL和巨星仍然愿意去热刺的球场办赛、办演唱会,除了球场足够现代化,那正是因为铁路的串联。

而除了伦敦和曼彻斯特,英格兰南部、中部的大多数球队主场附近只有公交线路,连安菲尔德以及与它一片草地之隔前埃弗顿主场古迪逊公园也是如此。


英超球场里终场哨前散场也正是因为交通。尤其对从郊区还远的地方来看晚场球的球迷来说,错过一班去车站的地铁可能意味着露宿街头,因为深夜几乎没有火车。走在路上看到球场距市中心15分钟,不要轻信他。正如上图这个路牌,它说的要么是环法冠军或者博尔特,肯定不是你。


看球只有90分钟,唠嗑不止俩小时

当每周看球成为一种习惯,距离、交通、时间可能都不是问题。每周和季票坐席身边的bro的一期一会可能更重要。无论你对球队的了解有多少,有没有做功课、看报纸、关注社交媒体、刷懂球帝(强烈建议刷),一路上都可以有聊不完的话题。这些话题很可能不限于足球,球迷之间的距离、足球和生活的边界都在这来去的时时刻刻里消弭。甚至,和你走在同去球场路上,和你戴同样围巾、同款帽子、球衣印同一个号码的老哥可能都没有一张门票,他就是来球场隔壁的酒吧度过一个热血沸腾的下午或晚上。你以为他说的三里屯附近就是工体的方向,没想到他真的只去三里屯。

如果携带第一次来观赛的家眷,那更是一个良性mansplaining(“爹味说教”)的大好时机,一切对对方来说可能都是崭新的,包括你,如一个萎靡不振的宅男可能也有激情四射的一面。但友情提示:她让你闭嘴的时候还是记得及时闭嘴。

看球是一件可以陪伴一生的兴趣。走在谢周三希尔斯堡球场外的围墙看到这样一副涂鸦,便会理解足球为什么可以是、会是或者真的是生活的一部分?



如果让走在看球路上的老球迷回答这个问题,“球场的位置比五环多一环少一环真的重要吗?”答曰:“走两步,去一场就知道了。”